共研交流促成长——信息技术组开展第五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
为更好的在编程教学中渗透计算思维,提升学生的学科的核心素养,11月8日,信息组开展了第五次集体备课活动。
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两位老师对教材中的Scratch编程课例进行了分析、研讨。
吴帆老师认为,在教学《穿越迷宫》一课时,首先让学生体验迷宫游戏,然后教师引导,学生自主设计迷宫主题,帮助学生理清角色在迷宫游戏的过程中的逻辑关系。学生设计的主题各不相同,有探险者挖宝藏、小蝌蚪找妈妈、猫捉老鼠等,以探险者挖宝藏为例,探险者通过颜色判断,是否碰到了墙壁,碰到墙壁回到起点或是后退2步;通过角色判断,是否碰到了障碍物或是找到了宝藏,碰到障碍物回到起点,碰到宝藏说胜利,进入下一关。障碍物有旋转类障碍物、移动类障碍物,待学生理清角色之间的关系后,再将自然语言转化成程序语言,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维。
汪玲老师指出,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进而通过分解问题、设计脚本、归纳总结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、优化思维、沉淀思维。长此以往,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提升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。
最后,吴帆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做出了总结。
通过今天的研讨学习,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在编程教学中渗透计算思维。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计算思维,不断改善程序教学的设计,提高学生编程的兴趣和积极性,才能让学生在分析、创作、交流、分享的过程中,提高编程能力,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,使每位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有所提高。(撰稿:吴帆 摄影:刘思宁 审核:周远洲)